讀書日
血腥謀殺:朱利安.西蒙斯寫給新手與鐵粉的推理文學聖經

血腥謀殺:朱利安.西蒙斯寫給新手與鐵粉的推理文學聖經

Bloody Murder: from the Detective Story to the Crime Novel

  • 定價:599
  • 優惠價:9539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509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推理小講堂17】黑色小說有多黑:誰知魯蛇辛酸苦

    文/冬陽2020年09月17日

    我在上一堂課「美國冷硬派」的尾聲,預告接下來要談黑色小說的代表作家與作品。再往前幾堂課,這樣的預告多具有交棒的意味,要特別提醒各位的是,那絕非一分為二的改朝換代,或許後繼者的口吻略帶批判火藥味,基本上是漸進的消長與傳承,但今天的主角「黑色小說」可就不一樣了。 幻影女子 黑 more
 

內容簡介

「最棒的犯罪小說不只是消遣,也是文學!」

既全面、又有個人觀點的推理文學聖經
榮獲1973年美國推理作家協會愛倫.坡獎「特別獎」
英美推理界評選「世界百大偵探小說」的參考指標

  推理文壇唯一「三冠王」:朱利安.西蒙斯(Julian Symons),曾獲
  ►美國推理作家協會「大師獎」
  ►英國犯罪作家協會「鑽石匕首獎」
  ►瑞典偵探學院「大師獎」

  他左手寫評論,右手創作偵探小說,是推理評論界第一把交椅。
  綜觀文壇,最有資格爬梳偵探小說發展、點評名家與作品的,
  只有──朱利安.西蒙斯。

  *   *  *

  【不可錯過的五大理由】

  ◎賦予偵探小說新的時空定位:
  西蒙斯的導航橫跨三個世紀,從古代典籍開始爬梳偵探小說源頭,清楚勾勒重點創作者的寫作背景,以及作品與讀者之間的關係,為偵探小說找到嶄新文學定位。

  ◎彙集上百位偵探小說名家:
  愛倫.坡、狄更斯、柯林斯、柯南.道爾、克莉斯蒂、榭爾絲、范達因、卡爾、昆恩、錢德勒、西默農、鐵伊、P. D. 詹姆絲⋯⋯等接連出場,陣容堅強。

  ◎雙重視野,讀出大師名作不同樂趣:
  從評論者角度,剖析情節構思、角色刻畫及創作手法,也從單純粉絲角度,分享解謎與閱讀心得,兼顧客觀評價與主觀感受。

  ◎最受推崇的推理文學聖經:
  1972年出版後,作者親自修訂三次,是推理文學愛好者及研究者的必備聖經。跟著書中介紹的作品,即可輕鬆拓展閱讀領域,迅速累積推理小說重點知識。

  ◎繁體中文版特別收錄:
  1.推理文學研究者陳國偉撰寫導讀
  2.【附錄一】西方偵探小說近代發展史:1990至2017年(黃羅╱著)
  3.【附錄二】神話的系譜:亂步以降的日本推理小說(陳國偉、曲辰╱著)

  【質與量皆難以取代的經典地位】

  ◎西蒙斯的小說創作量和閱讀量都很驚人,評論自成一家之言,此書可說是他畢生的心血結晶。書中的時間軸從18世紀中葉到1992年,內容涵蓋英國短篇及長篇偵探小說的源起、三次黃金時代的興替,到美國犯罪小說的成熟,同時點評重要偵探小說家及其特色,再擴及犯罪、警察、間諜、驚悚、冒險小說等相關類型文學的發展。

  ◎儘管西蒙斯在序言裡謙稱,「這是一本推理迷寫的書,不是學術論文;這是一份充滿熱情但偶有失望的閱讀紀錄,而非推理書目或百科全書」,但他如百科全書般的淵博知識,加上寫作方式嚴謹、觀點獨特,這本書不但為他奠定「推理小說第一史家」的地位,成為美國推理作家協會、英國犯罪作家協會評選「世界百大偵探小說」的參考指標,更重要的是,這本書一如他的期待,「讓新一代的讀者能夠理解:最棒的犯罪小說不只是消遣,也是文學」。

  【新手高手皆大歡喜的閱讀享受】

  本書帶來三種不同面向的樂趣與收穫:

  ◎對新手來說,西蒙斯從臺灣讀者熟悉的愛倫.坡、狄更斯、柯林斯、柯南.道爾、克莉斯蒂、榭爾絲.范達因、卡爾、昆恩、錢德勒、西默農等,一路談到美國推理小說現狀,可說是最佳入門導覽。

  ◎對已逐漸累積個人喜好的讀者來說,西蒙斯以不同角度解讀大師作品,例如設謎解謎的高下;安樂椅型、英雄型、全知型、凡人型、冷硬派偵探的異同;作者對偵探的自我投射;作者創作生涯的高低潮⋯⋯這是進一步深入推理小說領域、打開閱讀視野、充滿樂趣的進階書。

  ◎對資深鐵粉來說,西蒙斯以時間軸為經,同時期不同背景出身的作家作品為緯,旁及當時讀者的需求、編輯與作者的互動、出版市場的興衰,完整縱觀偵探、推理、犯罪等小說的演變發展,是發掘「遺珠」作者或作品、快速提升功力的武林祕笈。

  【西蒙斯的獨特點評摘選】

  ◎雙面角色原型維多克:維多克的影響深遠⋯⋯這與他的分析偵查技巧無關,因為他並沒有這種本領。

  ◎偵探小說之父愛倫.坡:他認為自己臣服於藝術,但其實他創造的是奇情文學。

  ◎超脫世俗卻又令人安心的福爾摩斯:他的部分魅力,來自於他顯然就是尼采所謂的「超人」,而且遠勝過他後來的所有對手。

  ◎託上帝之福破案的布朗神父:布朗神父之所以屬於典型的超人偵探類型,是因為他透過上帝的訊息來破案。

  ◎善於誤導讀者的阿嘉莎.克莉絲蒂:她的處女作之所以值得注意,是因為這本書開創了全新時代,而這也正是即將來臨的黃金時代的開端。

  ◎角色與場景之精采無人可及的漢密特:他的個人特色部分源自他的精簡風格,部分源自他對調查真實案件的相關知識,還有一部分則因為他作品中傷感的憤世嫉俗。

  ◎將角色變成文學概念的錢德勒:馬羅隨著每本書的發展,逐漸變得符合錢德勒自己理想中的模樣,成為一個完完全全的文學概念。

  ◎只能算文學外科醫生的西默農:以他的才華來說,他是文學的外科醫生,而非真正偉大的創作者。

  ◎有個義大利記者點醒了我,天主教國家有趣的犯罪作家之所以寥寥無幾,可能是因為天主教徒會透過告解來消除罪惡感。他們對於罪惡感問題的態度,與新教徒道德觀所建立的犯罪小說核心有相當大的歧異。

  ◎眾多現代警探悲慘的家庭生活,有時讓我十分懷念法蘭區探長與過去那些警探所擁有的穩定家庭關係。他們的妻子除了一日三餐只會端出高膽固醇的餐點外,可不需背負什麼罪名。

名人推薦

  陳國偉(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所副教授)  專文導讀

  曲辰(推理評論家)、林宛瑄(元培醫事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副教授)、臥斧(文字工作者)、 陳重仁(臺大外文系副教授)、黃羅(推理評論人)、詹宏志(PChome網路家庭董事長)、譚端(探長) 一致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朱利安.西蒙斯(Julian Symons)(1912~1994)


  1912年出生於倫敦的俄裔猶太移民家庭。學生時代飽受口吃之苦,因此非常內向羞怯。十四歲那年,他離開學校,擔任打字員和職員,但在作家哥哥A. J. A.西蒙斯的影響下,靠著大量閱讀和寫作自我學習。

  二十多歲時,西蒙斯自稱共產主義者,二十四歲那年創辦了《二十世紀之詩》(Twentieth Century Verse)雜誌,但訂閱的讀者只有九名,預告了雜誌的不幸命運。在成為全職作家之前,他還曾經擔任廣告文案、特約撰稿者及書評家。

  1945年,他的妻子在抽屜裡發現他幾乎遺忘的《無形的謀殺》(The Immaterial Murder Case)。她將手稿寄給出版社,且獲得採用。儘管西蒙斯認為這本書過於粗糙,但它正式開啟了他的寫作生涯。此後,他寫詩、散文、小說、社會史、軍事史、傳記、評論,創作量驚人,而且每個領域的表現都相當出色。

  1957年,西蒙斯列出心目中的「百大推理作品」。1970年代開始,他任教於美國麻州的安默斯特學院(Amherst College),也曾擔任英國「犯罪作家協會」會長,以及「偵探俱樂部」主席。此外,他持續不輟且屢有新意的犯罪小說,也漸漸為他建立聲名。他曾說,引發他興趣的,是「受人尊敬者不為人知的暴力、打算以最有效率方式殺害猶太人的公僕、極力倡言死刑之必要的法官、因為好玩而殺人的溫順男孩」,於是投入犯罪小說研究,隨後在1972年出版《血腥謀殺》。

  西蒙斯寫作手法純熟,始終維持獨特的個人風格,成就逐漸超過其他犯罪小說同儕。或許因為書中主角不是像白羅或戴立許這類的偵探英雄,他的小說很少躋身暢銷榜,但深受熱情讀者支持,其中《謀殺的色彩》(The Colour of Murder)於1957年獲得英國犯罪作家協會的金匕首獎,《犯罪步驟》(The Progress of a Crime)獲得1961年美國推理作家協會的愛倫.坡獎年度最佳小說;他同時也撰寫評論,以本書獲得1973年的愛倫.坡獎的特別獎。此外,他在1977年獲瑞典偵探學院「大師獎」,1982年獲得愛倫.坡獎的「大師獎」、1990年獲得英國犯罪作家協會頒發表彰終身成就的「鑽石匕首獎」,堪稱推理文壇唯一「三冠王」。

譯者簡介

劉韋廷


  曾獲文學獎,現為流行媒體總編輯,曾為多本推理小說撰寫過導讀及評論類文章,譯有《蝙蝠》、《險路》與《穹頂之下》等小說。
 

目錄

【導讀】──觸摸血字,進入歷史:閱讀《血腥謀殺》之必要╱陳國偉
【第三版作者序】
【作者序】    罪人們

01.偵探小說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讀?
・這是偵探/犯罪/心理/分析/懸疑/警察小說?不,這是這一切的混合體。
・界線在哪裡?
・我們為什麼讀這些故事:心理學的因素
・我們為什麼讀這些故事:社會學的因素
・個人感受與雙重標準
・參考資料與寫作方式

02.兩大源流:從葛德溫、維多克到愛倫坡
・有謎題不等於就是偵探小說
・犯罪文學主要特徵首次出現:葛德溫的《凱勒伯.威廉斯》
・偵探小說雙面角色的原型──維多克
・無心插柳的「偵探小說之父」──愛倫.坡
・「杜賓模式」成為大多數偵探小說的固定公式

03.狄更斯、柯林斯、加伯黎奧:文類型式的關鍵發展
・誰是「未知的大眾」?
・警力與偵探的發展
・文類型式的演進

04.空窗期,也是醞釀期
・擅長精采謎團與詭計安排的拉芬努
・熟悉罪犯的葛里菲,以及創下銷售奇蹟的休姆
・加伯黎奧的繼承者波高貝,以及第一位偵探小說女作家格林
・馬克.吐溫與史蒂文生
・新雜誌醞釀偵探小說的新契機

05.夏洛克.福爾摩斯探案
・角色的成形
・故事與作者間的關係
・福爾摩斯神話

06.短篇小說:第一個黃金時代
・福爾摩斯之後最成功的超人型偵探:凡杜森與布朗神父
・各擅勝場的超人型偵探:角落裡的老人、盲探卡拉多斯、法醫宋戴克
・凡人型偵探的出現:休威特與貝克父子
・以罪犯為主角的最後代表:亞森.羅蘋與萊佛士

07.長篇小說的興起
・閱讀習慣的改變
・長篇偵探小說創作者的難題
・書寫一戰後偵探小說的萊茵哈特
・阿嘉莎.克莉絲蒂開創的全新時代

08.黃金時代:一九二○年代
・偵探小說規則的制定
・四位大師:克莉絲蒂、榭爾絲、柏克萊、范達因
・寫實派、戲謔派,以及自創一格的作者

09.黃金時代:一九三○年代
・新血(一):寫實派的亞福德與米契爾
・新血(二):密室之王卡爾,以及挑戰讀者的昆恩
・新血(三):心理學家戴利.金,以及激進派支持者史陶特
・新血(四):結合藝術家手法與舞台劇風格的艾林翰與馬許
・新血(五):布雷克、伊尼士、馬斯特曼、基欽與史崔奇
・范達因、榭爾絲與克莉絲蒂的謝幕
・一九三〇年代作家的成就與侷限

10.美國革命
・喬瑟夫.蕭的慧眼識英雄,與「冷硬派」偵探的出現
・開創二十世紀犯罪小說藝術巔峰的漢密特
・為犯罪小說革新帶來貢獻的伯奈特與凱因
・提升偵探小說文學高度的錢德勒

11.西默農與馬格雷探長
・高明手法,讓不可能的事變得合理
・角色與背景完美契合的馬格雷系列

12.「昆恩先生,如果你最知名的角色有性生活,可否請你談談這點?」
・昆恩與白羅的轉變
・更像平凡人的名偵探
・偵探小說作家面臨的困難
・偵探小說未死,只是大不相同

13.短篇小說的興衰
・衰退期的微弱星光
・復興時期的幾大亮點

14.犯罪小說與警察小說
・從偵探小說到犯罪小說
・犯罪小說的嚴肅作家(一):美國的海史密斯、班奈特
・犯罪小說的嚴肅作家(二):美國的菲林、魏特寧、麥唐諾與派克
・犯罪小說的嚴肅作家(三):美國的米勒、希金斯
・犯罪小說的嚴肅作家(四):英國的史密斯、富勒、詹姆絲、藍黛兒、希爾
・犯罪小說的嚴肅作家(五):歐陸的杜倫馬特、波瓦羅-納瑟賈克、賈畢索
・犯罪小說的嚴肅作家(六):南非的湯瑪斯、麥克勞爾
・犯罪小說的嚴肅作家(七):波赫士與羅伯-格里耶
・娛樂性質的犯罪小說作家(一):拉森、吉爾伯
・娛樂性質的犯罪小說作家(二): 波特、華生、基亭、拉佛西、尤爾
・優秀作品的表現
・警察小說

15.多產與暢銷作家、奇特與單書作家

16.間諜小說簡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
・現代間諜小說:夢幻與寫實
・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冒險小說

17.再探水晶球
・偵探小說繼續低迷?
・間諜小說失去讀者?
・冒險小說穩定上揚?
・警察小說與電視影集是敵是友?
・犯罪小說是否能拓展領域?
・誰來創作?

18.我們必須在此刻道別(一九九○年代增補後記)
・英國已經過時了嗎?
・填補缺口
・美國是暴力的代名詞
・非英語圈作家的發展
・未認真以對的作品
・逐漸黯淡的阿拉巴馬之月

【附錄一】西方偵探小說近代史:一九九○至二○一七年
【附錄二】神話的系譜:亂步以降的日本推理小說 
譯名對照表
 

第三版作者序

  本書於一九七二年首度出版,一九八五年修訂時,除了重新調整對部分作家作品的看法,也增補了本書初版推出後才有作品或開始受矚目之作家的討論。在一九八五年版的最後一章,我提出了一些預測,如今正好回頭看看這些猜想距離靶心是近是遠。

  我在這個新版本的後記裡提到了知名作家的最新作品,讓本書可以跟上時代發展。此外,我也分析了當前犯罪小說趨勢的特質,儘管其中有些我未必認同(這是比較婉轉的說法)。

  這應該會是最後一個版本,所以請容我再次老話重提。這是一本推理迷寫的書,不是學術論文;這是一份充滿熱情但偶有失望的閱讀紀錄,而非推理書目或百科全書。它用來閱讀、查詢、論辯及提出合理的質疑。最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發揮一點力量,讓新一代的讀者能夠理解:最棒的犯罪小說不只是消遣,也是文學。

朱利安.西蒙斯於一九九二年

導讀

觸摸血字,進入歷史:閱讀《血腥謀殺》之必要
陳國偉(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所副教授)


  ◎類型文學史之必要

  千期萬盼,我們終於等到朱利安.西蒙斯的《血腥謀殺》出版,這在臺灣犯罪(推理)文學出版上,是具有歷史性意義的事件,因為這是臺灣第一次,真正引進西方犯罪小說史的專業著作,因此在臺灣犯罪(推理)文學的發展史上,可說意義非凡。

  雖然臺灣從日治時期、也就是二十世紀初期就開始翻譯引進西方偵探小說(那時候它還沒有「犯罪小說」的名字),但是很長的一段時間,臺灣讀者都只能靠單一作品的導讀,以及雜誌中有限的介紹,去稍微理解歐美的相關發展狀況。即便是林佛兒先生在一九八四年創辦了《推理》雜誌(這時候它又多了「推理小說」這個名字),並刊載了不少西方犯罪小說的評論,然而由於缺乏體系性,因此讀者無法透過這些零碎的認識,去形成這個類型在歐美發展的歷史認知。

  也正因為如此,臺灣讀者其實長期無法搞清楚,「偵探小說」、「推理小說」以及「犯罪小說」的關係,特別是「犯罪小說」在西方如何演變成這個類型的集合名詞,成為相關類型的統稱。而推理小說又是如何在日本脫穎而出,並在華文世界形成影響,最後成為僅通行於日本、臺灣、中國、香港等東亞地區的「時代話語」。 

  而臺灣第一次出現具有文學知識史意圖的出版規劃,要屬一九九七年由詹宏志先生所主導的「謀殺專門店」,當時他希望以具代表性的101本的小說,並透過每本書的導讀方式,來解釋這一百多年來的西方犯罪小說的「正典」歷史。隨著這些作品的陸續發行,出版社也將其中的三十六篇導讀,集結成《詹宏志私房謀殺》一書出版。然而由於當時在小說的出版順序上,並不是依照著文學史的時序來進行,也因此這些導讀在最後集結時,也僅依照作品在派別及風格上的差異,區分為幾個類別來編輯,因此相當可惜的是,《詹宏志私房謀殺》並沒有具體地提供一個明確的西方犯罪小說發展史,讀者仍然需要透過導讀中所指示的線索,自行去拼湊出一個隱微的文學史雛形。

  不過當時伴隨著「謀殺專門店」出版,有一份專門提供給會員(因為最初這個書系是採封閉的會員制訂購)的《謎人》季刊,從第三期(1998.04~1998.06)開始,連載了西蒙斯的《血腥謀殺》(當時譯名為《血腥的謀殺》),可說是臺灣讀者與這本書的中譯版本首度見面,然而隨著《謎人》在二○○四年十二月出版到第十二期停刊,《血腥謀殺》的連載也無疾而終。

  然而從今天看來,詹宏志對於「謀殺專門店」的整體規劃,無論是101本書單的選書,或是《謎人》對於《血腥謀殺》的翻譯連載,其所企圖進行的西方犯罪小說史系譜引介,其實非常重要。因為作為大眾文學重要一支的犯罪小說,有其透過自身發展歷程所建構出來的類型定義、敘事流派與美學典律,這不僅是其確立主體並與能其他類型成功區隔的基石,更是向外傳播並在異地促成再生產的重要關鍵。而從犯罪小說在二十世紀全球的擴散史來看,日本之所以能成為西方以外犯罪小說在地化最成功的國家,正是因為有意識地認知到它作為類型小說的本體,以及其所具有的類型知識體系,予以全面的接受與轉化,才能有今日的規模。而這也正是為何,透過《血腥謀殺》這樣的文學史式著作,來建立對西方犯罪文學類型的認識,的確有其不可忽視的必要性。

  ◎瞭解西蒙斯之必要

  不過在真正進入《血腥謀殺》之前,我們還是應該先稍微認識作者朱利安.西蒙斯具有傳奇色彩的生命歷程與文學成就。他一九一二年出生於英國倫敦,正式學歷最高只到商業學校的速記打字員,十四歲就離開學校開始靠著擔任祕書工作與廣告文案維生,直到一九四七年正式成為專職作家。不過他對文學的愛好始終不輟,甚至在一九三七年創辦了詩刊《二十世紀韻文》(Twentieth Century Verse),並擔任了兩年編輯。除了推理小說的作者與評論者之外,他同時也是編輯、傳記作者、歷史學家與詩人,更曾經為狄更斯、愛倫.坡、柯南.道爾、漢密特等人撰寫傳記。在思想上,西蒙斯早年是個主張要將無產革命推廣到全世界的托洛斯基主義者,也因為反資本主義的精神而提出基於自身道德理念拒服兵役的申請,但並未被接受,因此在皇家裝甲部隊服了兩年役期,最終因為與戰爭無關的受傷而退役。

  西蒙斯在犯罪小說的創作上取得很大的成功,他一生出版過將近四十部的長、短篇小說集,而他的作品風格在相當程度上與他的文學史觀相呼應,一方面是結構精巧、將謎團視為核心的偵探小說,一方面則是注重心理內在活動,企圖理解犯罪理由的偏心理懸疑式的犯罪小說。基亭將這兩種風格分別稱之為「巧思型」與「直感型」,而「謀殺專門店」曾選入的兩本他的作品《黑石南毒殺案》(The Blackheath Poisonings)與《二月三十一日》(The Thirty-First of February),則剛好可以代表前後兩種西蒙斯的書寫路線。

  從西蒙斯的獲獎紀錄,也可以看出他在西方犯罪小說史上的地位:他曾以小說《謀殺的顏色》(The Colour of Murder)於一九五七年獲得英國犯罪作家協會的金匕首獎,《犯罪進程》(The Progress of a Crime)獲得一九六一年美國推理作家協會的愛倫.坡獎年度最佳小說獎,更分別於一九八二與一九九○年,獲得美國推理作家協會的大師獎以及英國犯罪作家協會的鑽石匕首獎的雙料最高榮譽。而他創作的多本犯罪小說評論與著作,其中又特別以本書《血腥謀殺》評價最高,獲得了一九七三年愛倫.坡獎的特別獎。

  ◎《血腥謀殺》於犯罪小說史之必要

  這本於一九七二年初版發行的《血腥謀殺》,可說是與海克拉夫特的《謀殺取樂》(Murder for Pleasure,1941),以及基亭的《寫作犯罪小說》(Writing Crime Fiction,1986)在西方犯罪小說史的著作上齊名的作品。由於西蒙斯曾於一九八五跟一九九二年兩度加筆,因此目前通行的版本(包括本書版本)均是一九九二年的最終版。
 
  《血腥謀殺》作為西方犯罪小說史的代表,其特殊性在於西蒙斯相當自覺地將犯罪小說視為一個具有獨立主體性的大眾文學類型,也因此他透過各章標題的時間序列,呈顯出明確的歷史意識。然而誠如他自己所言,他無意提供一個海納百川的作者名單,而是擇選出符合他的史觀與文學標準的代表性作家,並且給予相當個人性的主觀評價,許多時候甚至頗為嚴厲。

  即便如此,《血腥謀殺》仍有其不可抹滅的價值與貢獻,在於西蒙斯是第一個試圖把偵探小說跟犯罪小說進行區分的論述者。他一方面將犯罪小說的起源,上溯到一七九四年葛德溫的《凱勒伯.威廉斯》,強調其先驅性,在於反映揭露了官僚的腐敗,並呈現警察與匪徒之間的相似處,在「偵探小說」中法律作為絕對的善的正義代表,但在該作中完全被逆反。另一方面,他也是第一個注意到犯罪小說從對於理性的好奇轉移到心理上,明確地指出西方從偵探小說轉變到犯罪小說的過程,並透過情節、偵探、犯案手法、線索、角色、故事場景設定、社會觀、謎題重要性等面向,對於此一轉變予以明確的區分。正如本書原文書名的副標題「From the Detective Story to the Crime Novel: A History」所示,讀者可以看到偵探小說如何從一八四一年愛倫.坡以全知型業餘偵探杜賓建構出來的偵探小說固定公式,旨在發揚純粹的理性之光,一直到一九二○、三○的黃金時代建構出完美的類型結構體;但隨著這種「古典理性」的形式開始遭遇瓶頸,讀者也逐漸遠離,一九四○年代開始打破過去類形成規的寫實性犯罪小說登場,並且衍生出系譜性的相關類型,包括警察小說、間諜小說等,最終走向犯罪小說成為西方的類型主流,這一清晰而動態的過程。

  也因此,「犯罪小說」不僅作為一個文學史階段性的演變與繼承,更被建構為代表這整個類型概念的全稱而存在。

  然而在此同時,西蒙斯也沒有忽略其實犯罪小說從一開始就是在與其他型態的文學互動中誕生,因此不論是驚悚、冒險、奇情等小說類型,或是純文學導向以犯罪為題材的作品,諸如狄更斯、福克納、波赫士等文豪,都在他的討論範圍內。此外,他更留意到犯罪小說的成立與社會條件息息相關:從最早期識字階層的擴大、出版市場的活絡、大眾雜誌的出現,到偵探典型的真實取樣、警方偵察工作的組織化、司法機構,而這些也影響了長篇的興起,與其後短篇體製的衰微。更有甚者,犯罪小說中對於犯罪、懲罰與罪行的態度,其實反映出作品時代的主流道德觀點,以及大眾喜好的轉變並與之共鳴,因此犯罪小說也同時具有與社會大眾進行道德與公共議題對話的意義與功能。

  的確,誠如西蒙斯所言,「我們的確活在一個特別暴力的時代,還有什麼比犯罪小說更能表達我們嚴肅看到暴力的媒介呢?」這正是犯罪小說最本質性、也是最終極的價值。西蒙斯以《血腥謀殺》為西方犯罪小說史的書寫,立下了極具啟發性的里程碑,其代表性到目前為止都仍無法被撼動。而我們何其有幸,終於能夠遭遇到這本經典被引進,或者這正是時候,無論你對犯罪(偵探╱推理)小說有著怎樣的既定認知,讓我們靜下心來,聽聽看西蒙斯會怎麼說。只要你願意伸出手去觸摸,相信必定能夠親臨(聆),那西方犯罪小說最真實的歷史。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892426
  • 叢書系列:Sphinx 謎+
  • 規格:平裝 / 480頁 / 17 x 23 x 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偵探小說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讀這些故事?
 
這是偵探/犯罪/心理/分析/懸疑/警察小說?不,這是這一切的混合體。
 
想寫犯罪小說相關論著的人,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界定主題。偵探故事(detective story)的研究者始終堅持這是一種獨特文類,有別於犯罪(crime)或神祕(mystery)小說,也不能與警察小說(police novel)混為一談,更必須和種類多元的大量驚悚小說(thriller)劃出明確界線。許多人與我一樣,認為這種分類方式帶來的混亂遠大於幫助,最明智的方式,就是將其統稱為犯罪小說(crime novel)或懸疑小說(suspense novel,包含短篇),因此,我們必須先從大量相反的看法開始談。
 
對大多數評論家而言,偵探小說始終是核心主題,其餘的犯罪或驚悚小說只是變奏。如果依照他們的分類方式,怎樣才算偵探小說?一般公認它必須滿足兩個條件:首先得有謎題,其次,應該有一名業餘或職業偵探透過推論(deduction)來解開謎題。羅納德.諾克斯神父在一九二八年提出「偵探小說十誡」,堅持凶手必須早早登場,並且必須排除超自然元素,凶手也不能是偵探本人。他還補充表示「絕不可透過意外事件幫助偵探破案,偵探也不能憑沒來由的直覺破案」。一九三○年,英國偵探俱樂部也在成立不久後要求會員宣誓,承諾他們筆下的偵探將「確確實實調查他們面對的案件」,而不是仰賴「神啟、女性直覺、巫術、詐術、巧合或人力不可抗拒之天災」等方式破案。
 
既然偵探小說的核心是邏輯推論(logical deduction),因此沒有太多空間增加人物深度,或拓展多元風格。理查.奧斯汀.傅里曼一九二四年寫的〈偵探小說的藝術〉(The Art of the Detective Story)認為,將偵探小說與「純犯罪小說」混為一談是嚴重的錯誤,而且是不了解偵探小說與其他類型小說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它能帶給讀者「智力上的滿足感」。他同意偵探小說可以容許幽默的橋段、角色的刻畫及生動豐富的背景,但也堅持這些必須是「次要的,只為有助於智力的樂趣而存在,必要時大可犧牲」。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現代出版,由此開始。商務印書館暢銷展,精選滿888現折88。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