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經濟成長的終結:景氣不會復甦、社會出現斷裂,這,才是我們要面對的真實世界

經濟成長的終結:景氣不會復甦、社會出現斷裂,這,才是我們要面對的真實世界

When the Money Runs Out: The End of Western Affluence

  • 定價:380
  • 優惠價:934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30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編輯選書

我們即將變成一個贏家和輸家對立、缺乏信任的社會嗎?

2013年5月底,由於貧富不均和青年失業問題,斯德哥爾摩爆發近一週的暴動。瑞典青年失業率為23.6%,是全國平均值的3倍。長時間的經濟停滯使社會瀰漫不信任的氛圍,更加凸顯貧富差距以及世代矛盾。反觀台灣呢?
本書從另一角度,提出解決經濟問題藥方。

 

OKAPI 推薦

  • 【博客來選書|9月】《經濟成長的終結》|張翠容:許諾與幻象

    文/張翠容2013年09月26日

    經濟成長的終結:景氣不會復甦、社會出現斷裂,這,才是我們要面對的真實世界 2013年9月選書/// 《經濟成長的終結:景氣不會復甦、社會出現斷裂,這,才是我們要面對的真實世界》 作者|史帝芬.金恩 譯者|李振昌、陳儀 出版社|商周出版〔博客來推薦理由〕 我們即將變成一個贏家和輸家對立、缺乏 more
 

內容簡介

《金融時報》2013年上半年度經濟類選書!
《經濟學人》強力推薦!

  你以為,
  退休基金破產之後,影響到的只是你的退休金?
  經濟不再成長之後,只要省吃儉用,一樣照常過日子?
  當經濟陷入停滯,社會根基也會開始動搖,政治更可能變得一塌糊塗。
  你和我,都將深受其害!

  2012年,台灣陸續傳出「勞保將破產」、「軍職、教育、公務人員退輔基金將破產」的新聞,而政務人員退輔基金更早在2010年便已宣告破產。除此之外,健保自開辦以來更是長年處於虧損狀態。放眼國際,社會福利制度可能無以為繼並非台灣獨有的問題,《經濟學人》雜誌在2013年6月的封面報導中也提到,歐洲領導人必須遏止慢性透支的社會福利。

  這些制度在設計時,都根據一個前提——經濟會不斷成長。然而本書作者回顧過去經濟發展的歷史軌跡發現,過去六十年驚人的經濟成長,在歷史上並非常態,亦即我們很可能要面對長期的經濟停滯。而當前用以挽救頹勢的刺激方案,也只是救急的止痛藥,效果有限還會造成不良的副作用。

  長時間的經濟停滯將使「不信任」的氛圍瀰漫在社會與國際的各個角落,凸顯出「三大斷裂」:
  1. 富人與窮人的斷裂
  2. 老年人與年輕人的斷裂——或稱世代間的矛盾
  3. 債務人與債權人的斷裂
 
  以世代間的矛盾來說,2013年5月底,瑞典由於貧富不均和青年失業問題,首都斯德哥爾摩爆發近一週的暴動,該國青年失業率為23.6%,是全國平均值的3倍。目前在歐盟國家,年輕人的失業率約為25%,德國、法國、西班牙與義大利都啟動緊急計畫來幫助年輕人。

  台灣2013年上半年的青年失業率也達12.65%,超過全國平均值的3倍。此外,「五年五百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預計也要縮減25%,許多研究恐怕都要停擺。教育相關經費減少,成本卻上升,年輕人恐將淪為世代矛盾的輸家。

  當經濟陷入停滯,社會上的贏家和輸家彼此缺乏信任,形成交相指責的風氣,所有人也就很難繼續合作下去。在這種情況下,經濟停滯很可能逐漸成為永久的事實。若不願正視並著手解決因經濟失敗而衍生的種種困難,最後只會讓政治朝民粹主義及保護主義傾斜。面對人類經濟的結構性問題,我們該如何避開前方滿布烏雲的極惡之地?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吳惠林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國內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王伯達 財經作家
  朱紀中 《Smart智富》月刊總編輯
  南方朔 作家、評論家
  楊家彥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六所所長
  謝金河 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
  蘭 萱 知名電視、廣播節目主持人

國際讚譽

  本書內容充實、思慮周詳、令人信服……作者預先看見問題所在,本書非常值得一讀。——《經濟學人》

  金恩有力的分析揭露出西方國家無法巧妙地運用以前的方法,去掩飾目前經濟與財政上的困難與風險。他對於反烏托邦的關心,對我們大家都是警訊。——「末日博士」魯比尼(Nouriel Roubini)

  史帝芬‧金恩毫無保留地將他的知識、智慧、經驗與流利的文筆,獻給讀者,告訴大家在這日益窘迫的新世界,我們需要做什麼調整才能夠好好面對處理。這是一本引人入勝、值得稱讚的好書。——彼得‧軒尼詩爵士(Lord Peter Hennessy)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史帝芬‧金恩 Stephen D. King

  滙豐控股(HSBC)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兼經濟與資產分配研究中心全球主席,也是英國政府亞洲工作小組的成員,經常在《金融時報》與《泰晤士報》發表文章。目前與家人住在倫敦,閒暇時間彈鋼琴自娛。

譯者簡介

李振昌

  政大歷史系畢業,美國肯塔基州默海德州立大學(Morehead State University)大眾傳播學碩士。曾任中國生產力中心叢書主編、經理,讀者文摘叢書主編,現專事翻譯工作。譯有《在簡單的生活中,我們發現幸福》、《恢復力》、《錢與閒》、《新天方夜譚》、《新君王論》、《活用數字作分析》、《巴菲特開講》等書。

陳儀

   目前為投顧公司的投資部主管,投入金融理財領域長達十年以上,曾任投信基金經理人及專業投顧研究主管,實務經驗豐富。譯有《比努力更關鍵的運氣創造法則》、《2012大蕭條》、《管理會計與決策績效》、《透析財務數字》、《財務管理立即上手》、《聰明理財的第一本書》、《識破財務騙局的第一本書》、《標準普爾教你做好選股策略》、《交易未來的決策技術》、《美元的榮光》等。

 

目錄

推薦序 經濟成長已將終結,該如何是好? 吳惠林
謝辭
前言 富裕年代發生什麼事情?

第一章 我們錯將進步視為理所當然
我們認為經濟衰退都是週期循環的,總會在逆境中反彈回升。不過,不是永遠這樣的。

第二章 停滯的痛苦
人類不喜歡失去已經擁有的。在經濟停滯時,不僅缺乏進步,更糟的是要抗拒經濟上的掠奪。

第三章 修復凋敝的經濟
利率下調、刺激方案與量化寬鬆似乎都沒有效,提振經濟的政策只會延長痛苦的停滯。

第四章 刺激方案是會上癮的止痛藥
我們希望貨幣與財政的藥方可以救我們,但持續使用這些止痛藥可能會產生不良的副作用。

第五章 刺激方案的限制:歷史的教訓
一九二○與三○年代的經驗告訴我們,刺激方案的效果總是有限,甚至可能造成新問題。

第六章 失去信任,也失去成長
信任不僅能提升經濟效率,更是社會體系很重要的潤滑劑。沒有信任,經濟很難復元,人類的互動也將逐漸毀壞。

第七章 三大斷裂
一旦經濟陷入停滯,這三個斷裂就會被凸顯出來:富人與窮人、老年人與年輕人、債務人與債權人。

第八章 從經濟失望到政治動盪
不願正視並著手解決因經濟失敗而衍生的困難,最後只會讓政治朝民粹主義及保護主義傾斜。

第九章 一塌糊塗的反烏托邦
十四世紀的英國,從黑死病爆發到農民起義的這段期間,發生了很多值得現代人記取的教誨。

第十章 如何避免成為反烏托邦
我們不能假裝只要一點點額外的量化寬鬆,或額外增加一些政府支出,就能解決當前的經濟困難。我的建議說來簡單,卻難做到。

註釋
參考書目

 

推薦序

經濟成長已將終結,該如何是好? 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多年來全球經濟不景氣已經不是新鮮事。各個國內外機構每年的經濟成長預期,從年初到年尾,也都呈現開高走低,而且下調幅度都不小的現象。之所以呈現如此慣性,就是相信各國政府施行財經政策能有成效,而期待政府「拚經濟、救經濟」也一而再的樂此不疲,即便沒有效果,還是對下一次寄予厚望。

  世人迷信政府能救經濟

  自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以來,「印鈔救市」已然成為主流政策,而美國聯準會(Fed)的「量化寬鬆」(QE)政策又是代表,已故的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傅利曼(M. Friedman)早以「酗酒」來形容這種政策,而近年來更有「毒癮」的貼切稱呼。果真如此不堪,應該及早戒酒、戒毒,否則病入膏肓就無可救藥了。

  或許就是1930年代世界經濟大恐慌,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政府創造有效需求」總體經濟政策,被認為是治癒良方,甚至於有類似「從此經濟學家與政府合作能使經濟穩健成長」的豪語出現,而經濟學界也一度瀰漫「我們都是凱因斯學派」的說法。即使1970年代曾有「停滯性膨脹」局面,而1997年東亞金融風暴和2000年科技泡沫也產生衝擊,但「政府能以政策來刺激經濟,讓景氣快速復甦」的基本信念,仍在世人腦中根深柢固,而二次大戰以來經濟成長的追求及實績,更讓人們相信經濟成長可以持續,縱使出現短暫的挫折,也都深信在政府祭出政策下,復甦很快就會來到。

  至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出現,1930年代大恐慌是否重演,或更嚴重的恐慌會出現的聲音雖有所聞,但期盼政府政策來拉拔經濟的想法依然占上風。如果不幸期望落空,而人間陷入停滯,甚至「經濟地獄」很快到來,世人連因應的機會都沒有,只能坐以待斃,不是會很「悲慘」嗎?若能有一本讓人信服的「預警書」出現,不是能救人命嗎?這本《經濟成長的終結》可說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本書從全球經濟發展歷史中發現,過去數十年經濟不斷成長的現象,在歷史上並非常態。作者在〈前言〉中就告訴我們成長已失速,已自富裕衰落至貧苦,停滯沒希望的時代已到來,刺激方案效果不但遞減,甚至已產生副作用,也不要寄望科技創新,成長動力已失靈、消失。經濟停滯將使得「不信任」的氛圍瀰漫在社會與國際的各個角落,凸顯出「三大斷裂」:一是由收入不均所造成的富人與窮人的斷裂;二是老年人與年輕人的斷裂;三是債務人與債權人的斷裂。

  經濟停滯、信任缺乏、社會斷裂

  當經濟陷入停滯時,社會上就會產生明顯的贏家和輸家,彼此間缺乏信任,最後形成一種交相指責的風氣,所有人也就很難繼續合作下去。在這種情況下,經濟停滯很可能逐漸成為永久的事實。若不願正視並著手解決因經濟失敗而衍生的種種困難,最後只會讓政治朝民粹主義及保護主義傾斜。十四世紀的英國,從黑死病爆發到農民起義的這段期間,就發生了很多值得現代人記取的教訓。

  為了不讓社會變成政治、經濟都一塌糊塗的「地獄」(反烏托邦),作者以十章循序漸進,就進步不是理所當然的、停滯的痛苦、提振經濟的政策只會延長痛苦的停滯、刺激方案是會上癮的止痛藥、刺激方案的效果有限且可能造成新問題、失去信任也失去成長的可怕、三大斷裂的凸顯、政治動盪、一塌糊塗的經濟地獄,以及如何避免成為經濟地獄等課題娓娓道來。

  本書強調的政府振興經濟政策無效且有不良副作用,特別值得台灣人民深思,而這幾年政府公共政策的荒腔走板,其實是戕害經濟而非救經濟,近期民間蓬勃的公民運動正是人民「自救」的反映,更是對政府的高度不信任,也印證了美國前總統雷根(Ronald W. Reagan)的名言「政府不能解決問題,政府本身就是問題。」台灣人民的確有必要加大公民運動的力度,讓政府扮演合適的角色,在整體生活環境的安全、公平、公正與和諧等「對的事」上戮力做好,將拚經濟的事還給民間企業家,讓人際間以信任為本分工合作,營造幸福的社會。

  當代經濟學需徹底反省改進

  作者對金融和經濟學的針砭也是另一值得重視的課題,對於後者,作者指出:「這個領域過度沉迷於精準數學模型的設計──部分是由於電腦處理大量但無用數據的能力增強──結果導致一般政策制定者無法了解他們的結論,而且這些模型也完全無法對付普遍存在於現實世界的各種不確定性。太多經濟學家自以為終於解決了世界上的經濟問題,他們認為這些數學模型包含人生、宇宙及所有事物的答案,並自鳴得意地漠視人生的不確定性,尤其是系統性崩潰的危險。

  「他們也漠視歷史的教誨,選擇不理會幾個世代以來的大量經濟失靈案例,一廂情願地相信過去的失敗和現代的世界無關。這種觀點根深柢固,以至於各個大學都不再費事開經濟史課程,認為讓這些新秀經濟學家專精於向量自回歸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on)和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遠比讓他們知道金本位、大蕭條等事件,或了解偉大政治經濟學家的概念更加重要。他們宣稱經濟學家能用這些數學模型解決所有問題,但事實卻證明,那種自命不凡的態度最後造成了巨大的損害。」

  作者建議:「至少就最低程度來說,我們應該徹底檢討大學的課程,未來應加強經濟史的傳授。而且,經濟史課程也不應該只涵蓋一些重要的情節──像是大蕭條、1970年代的通膨──也要涵蓋歷史上曾試圖寅吃卯糧,假裝明天會更好,但實際上卻飽受經濟及政治威脅的國家的情況。唯有研究這些事件,經濟學家才有能力針對當前及未來的種種挑戰提出真正有用的建言。」信哉斯言!刻正在「兩岸服貿協議」上出現官民劍拔弩張情勢的台灣,更是適用。

  我特別對作者提出的「人類過度自大」,以為「人定勝天」,以及「誠信消失的可怕」最有感。除非人類能人人自省,將倫理道德找回,讓人心回升,還來得及自救,否則停滯,甚至滅絕就快到來了!值得提醒的是,縱使人類此時能醒悟過來,也需面對短期的痛苦,應以「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人道精神相互幫助,而受幫助者應持感恩的心檢討改進,彼此秉持「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信念突破逆境,迎向全新的未來。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724248
  • 叢書系列:新商業周刊叢書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6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我們希望貨幣與財政的藥方可以救我們,但是這些藥方頂多只是使我們暫時好過一些,持續使用這些藥方可能會產生不良的副作用。

貨幣與財政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處理基本問題的藥方。利率下降通常是暫時的,最後還是會回升。龐大的預算赤字可以振興經濟,當經濟復甦,稅收增加並且減少社會支出之後,赤字自然就會降低。就像是抗生素的療程,經濟刺激方案只是暫時性的舒緩。經濟的病患最後會完全復元。

即使沒有完全復甦,並不表示政策的藥方沒有效。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之後經濟嚴重衰退,但是有可能更糟。政策的刺激方案比起大蕭條時期多得多,經濟的結果則好得多。例如,美國國民所得從巔峰到谷底相差5.1%,大蕭條時期則相差高達30%。

不過我們還是不滿意這種「成功」,「事情可能會更糟」的說法並不足以贏得選票。我們必須實現願望、抱負和應享權益,可想而知,停滯並不夠好。我們寧願聽到經濟復甦即將來臨,任何人可以帶領我們到「應許之地」,我們就很高興地相信。不過,我們不再確定他們是否真的能帶給我們任何好處。是的,他們可能隱藏痛苦,但是在一個債務過多而且過度使用財務槓桿的世界,有什麼證據證明政策的藥方可以讓經濟持續復甦?

止痛藥可以使用,但是有不良的副作用。經濟刺激方案也是一樣。謹慎使用可能奏效,但是長期使用只會造成持續傷害。西方國家使用經濟的止痛藥已經上癮。這些藥物是救星,還是我們只會受到政策毒癮的傷害?

2009年3月,英格蘭銀行制定的英國基準利率(UK bank rate)降到只有0.5%,是從1970年代以來的歷史最低點。三年後,基準利率還是維持這可笑的低點。英國政府的長期借貸成本因此降到只有2%以下,是1700年代以來最低的。

英國的經驗並非絕無僅有。2008年年底,雷曼兄弟公司倒閉不久,美國聯邦基金利率(Fed funds rate,相當於英國基準利率)降到幾乎是零。跟英國一樣,美國政府的借貸成本也大幅降低。歐洲大陸也是一樣,尤其是德國。

一開始,中央銀行希望大幅降低借貸成本可以振興經濟成長,結果沒效,要是成功的話,利率早已回升。他們的失敗告訴我們許多金融危機的涵義。畢竟,利率是放棄消費的回報。希望為我們的將來進行投資的人,如果未來看起來前景明亮,要準備好對於任何借貸付較高的利息,這也鼓勵我們推遲消費。另一方面,如果確認不看好未來,利率很可能維持低點,資本投資也很少。

因此,利率持續走低是經濟持續衰退的跡象,而不是預告未來經濟將復甦。金融危機之後的世界是個很讓人擔心的地方,不是因為一開始利率就這麼低,而是愈來愈難想像最後可能再上升的情況。中央銀行都知道,所以他們逐漸使用非傳統的貨幣政策。他們當然不願意承認陷入所謂「流動性陷阱」。這是最早由凱因斯所定義的狀況,增加貨幣供應對於現行利率水準並無影響,自從日本在1990年代零利率與通貨緊縮的經驗之後,流動性陷阱就有新的解釋,意味著一旦利率趨近於零,貨幣政策就沒有效。中央銀行不想承認他們對這種情況束手無策,所以必須想出其他辦法。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破關人生,I'm in!職場「破」力養成指南,電子書/有聲書/影音課程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