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華氏451度

華氏451度

Fahrenheit 451

  • 定價:300
  • 優惠價:927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55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難攻博士/誰能逃脫科技進化的獨裁強國?──讀王力雄《大典》

    文/難攻博士2018年01月02日

    大典 老實說,這篇關於《大典》的讀後感已經遲交一段時間了,始終無法成文的緣故說來可笑,倒不是因為腸枯思竭,反而是因為種種複雜的情緒與難以駕馭的感觸於閱讀過程中混雜堆疊,並在闔上書本的那一刻排山倒海猛襲而來,將腦袋幾乎撞成土石流後的重災區…… 說真的,我原本天真地以 more
 

內容簡介

燒掉一本書的方法不止一種,
而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有點燃火柴的人
【華氏451度──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百大小說】

  ※特別收錄:作者特別撰寫之〈尾聲〉與〈後記〉,
  當代奇幻大師尼爾.蓋曼(Neil Gaiman)專文導讀。


  《華氏451度》是二十世紀的文學傑作,背景設在黯淡而貧乏的反烏托邦世界,
  以一個壓制自由的未來社會、禁止人們擁有或閱讀書籍的故事,
  深刻描寫出現代人在不自覺中,反受科技和娛樂禁錮的存在狀態。

  「書本變薄,然後是濃縮、消化過的版本,最後成了摘要,摘要的摘要的摘要,二句話……」
  故事中的世界,人們只談論一些無意義的事,快樂是最高指標,思考會帶來不必要的煩惱,
  而書則是擾亂平靜的怪獸。

  蒙塔格是一名打火員,
  在他的世界裡,電視主宰著一切,文學則瀕臨滅絕;
  打火員的工作成了放火而非滅火。
  他的工作就是要摧毀非法的產品,也就是書籍,
  以及藏匿這些書籍的房子。

  蒙塔格從來不去質疑自己的行為造成了什麼樣的破壞和損失,
  每天只是回到他無趣的生活和他的妻子蜜卓身邊,
  而她的妻子整天只會陪著她的電視「家人」。

  但這時,他遇見了古怪的年輕鄰居克萊莉絲,
  她讓蒙塔格知道原來過去的世界裡,人們不必生活在恐懼中;
  在現今的世界裡,還是有人可以透過書本裡的思想來看待一切,
  不必仰賴電視中無腦的談話。

  就在蜜卓自殺未遂、克萊莉絲突然消失之際,
  目睹寧可與書盡皆毀滅的衝擊,蒙塔格開始質疑自己所知道的一切。
  他開始在家裡藏書,而當他的偷竊行為遭人告發時,
  這名打火員得開始亡命天涯……

  ◎大家都誤會了《華氏451度》──
  
  作者雷.布萊伯利2007年在接受《洛杉磯週報》訪問時堅定表示:《華氏451度》並不是關於政府監控言論的故事,而是電視如何摧毀人們閱讀文學的興趣。

  在這本書中的壞人不是國家,而是人。

  和歐威爾《一九八四》不同的地方在於,《一九八四》中政府利用電視螢幕對人民洗腦,布萊伯利則預見了電視將會變得有如鴉片般引人上癮。布萊伯利在書中將電視比喻為「牆面」,裡頭的演員是「家人」,任誰只要是聽過某個粉絲重述電視節目的內容,直呼角色的名字如同自己的親戚或朋友一般,都能馬上了解這個比喻。

  故事的主角蓋伊‧蒙塔格身為打火員,開始質疑為何自己靠著燒書賺錢。他最後退出了自己所處的權威文化,轉而加入一群人所形成的社群,他們記住整本書的內容,好將書保存下來,等待這個社會願意閱讀的時刻再次到來。

本書特色

  ※特別收錄作者雷.布萊伯利於1979、1982年所撰寫之尾聲與後記
  ※美國國會圖書館評選「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百大小說」
  ※榮獲雨果紀念文學獎(Retro Hugo Awards)最佳長篇小說、普羅米修斯名人堂獎(Prometheus Hall of Fame Award)
  ※出版逾60年,仍高踞亞馬遜百大暢銷排行榜,歷久不衰;美國超過一千所學校選作教材及推薦讀物!

各界推薦

  ★「書中情節的影射非常駭人……布萊伯利對這個瘋狂世界的描述,竟與我們的世界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實在很了不起。」——《紐約時報》

  ★「內容描述的反烏托邦社會令人不寒而慄。」——《華盛頓郵報》

  ★「這本書是要提出警告,提醒我們所擁有的是多麼珍貴,而有時,我們卻不懂得珍惜。」——尼爾‧蓋曼,《紐約時報》暢銷作家

  【亞馬遜讀者五星書評】

  ★「布萊伯利數十年前寫了《華氏451度》,卻預視了未來世界的二十分鐘。……不過,我們還來得及阻止這樣的未來,或許吧。但倘若大眾仍舊較重視流行文化的價值,而忽略思考和教育的重要性,我們就會直接步入那樣的世界,開始燒書,知識分子亡命天涯。這本書讓我想要反抗權威。」──Ammy Woodbury

  ★「不得不讚嘆布萊伯利高明的表現主義手法,他以荒謬的敘述營造出全然超乎現實的氛圍,刻劃出故事主角的感受和想法。」──anybody else or “amanuet”

  ★「故事中的諷刺意味令人回味再三,打火弟兄的工作成了放火,這樣的轉折十分精采;而人們強記整本書的內容,為未來世代保存知識資產,如此安排也極具信服力。」──Lawrence Bernabo

  ★「在我看來,《華氏451度》無疑是布萊伯利最棒的作品。布萊伯利傑出的文字功力讓他的作品不落科幻小說的窠臼,並躍出該類型的藩籬之外。……他不僅神奇預測出牆面大小的平面電視,也預測出當前的社會趨勢,而教育、閱讀和理性思考即便未完全遭到破壞,也可說漸漸式微。」──Joanna Daneman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雷.布萊伯利 Ray Bradbury,1920~2012


  美國小說家、散文家、劇作家、編劇、詩人。

  雷‧布萊伯利的寫作生涯超過70年,2012年6月5日以91歲高齡辭世,他啟發了無數世代的讀者,讓他們勇於做夢、思考、創作。這位多產的作家一生寫出上百篇短篇故事,出版將近50本書,以及無數詩作、散文、劇作、舞台劇本、電視劇本和電影劇本,是當代最負盛名的作家之一。他的傑作包括《華氏451度》、《火星紀事》、《圖案人》、《蒲公英酒》,以及《闇夜嘉年華》。他為約翰‧休斯頓的經典改編電影《白鯨記》所寫的劇本曾經入圍奧斯卡獎。他將自己的65篇故事改編為電視劇本,以「雷‧布萊伯利劇場」的節目名稱播映,並以〈萬聖樹〉的電視劇本贏得艾美獎。

  布萊伯利一生獲獎無數,其中包括於2000年獲得美國國家圖書基金會頒發的「美國文學傑出貢獻獎」,於2004年獲得美國國家藝術獎,2007年則是拿下「普立茲特殊貢獻獎」。

  他這一輩子最喜歡掛在嘴上的故事,就是他在1932年遇見的嘉年華魔術師:電流先生。在電流先生表演結束之後,他面對十二歲的布萊伯利伸出手,以自己的寶劍碰觸這個小男孩令道:「永生不死!」後來,布萊伯利說:「我知道那是我所聽過最棒的點子,我開始每天寫作,從未停止。」

譯者簡介

徐立妍


  師大翻譯研究所筆譯組畢業,譯有《一九八四》、《污點》等多本作品,持續翻譯中。
 

目錄

※導讀:尼爾‧蓋曼(Neil Gaiman)

第一部 火爐和火蜥蜴
第二部 篩子和沙
第三部 烈焰

◎後記:投入一角硬幣後
◎尾聲
 

導讀
──尼爾‧蓋曼(Neil Gaiman)

  有時候,作家所描寫的是一個尚不存在的世界。我們這麼做有上百種原因,(因為人總是要向前看、不要回頭望比較好;因為我們必須照亮前方的道路,希望人類或害怕人類踏上這條路;因為未來的世界似乎比當今的世界更加引人入勝,或更有趣;因為我們得警告你、鼓勵你,去檢視和想像。)為什麼要描寫明天過後,以及接下來的所有明天?有多少人在寫故事,原因就有多少個。

  這本書是要提出警告,提醒我們所擁有的是多麼珍貴,而有時,我們卻不懂得珍惜。

  有三種句型讓作家得以描寫尚不存在的世界(你可以稱之為科幻小說或預言〔寓言〕小說,你想稱作什麼都可以),這三句話很簡單:

  倘若……會如何?
  假如……的話
  照這樣下去……

  「倘若……會如何?」讓我們有改變的機會,得以抽離現實生活。(倘若明天外星人降臨地球,給予人類所想要的一切,但要付出代價,那會如何?)

  「假如……的話」讓我們得以一探明日世界的榮景與危險。(假如狗可以說話的話;假如我是隱形人的話。)

  「照這樣下去……」則是三者之中最具預言性的句型,不過這句話倒不是想要在一團雜亂的混沌中預測明確的未來。「照這樣下去……」這類小說其實是擷取今日生活中的某種元素,即某個清楚而明顯的事件,而且通常會讓人感到困擾,然後詢問這件事若繼續發展下去,影響力愈來愈大、愈來愈普及,足以改變我們思考和行為模式,屆時會發生什麼事?(照這樣下去,各地的通訊方式都會變成透過以簡訊或電腦傳送,以後人與人之間非經由機器的直接對話將會是違法行為。)

  這樣的提問充滿了警告意味,讓我們去探究需要處處提防的世界。

  人們認為(但人們想錯了)預言小說是在預測未來,其實並非如此;或者,就算是這樣,預測的結果大概也很差勁。未來有無限可能,受到各種因素、億萬種變因所影響,而人類總慣於聽信預言說未來會是如何,然後又做出很不一樣的決定。

  預言小說真正擅長描寫的不是未來,而是現在,敘述某一個令人困擾或危險的面向,加以延伸、推論,將這個面向發展成一篇故事,讓當代的人能夠從不同角度和不同位置看待自己當下的行為,是一種警示。

  《華氏四五一度》正是一部預言小說,這是一個「照這樣下去……」的故事。雷‧布萊伯利寫的是他的現在,卻是我們的過去。他提醒我們注意某些事,有些顯而易見,而有些在過了半世紀之後,比較不容易看的出來。

  聽好:

  如果某人告訴你一個故事在講什麼,他或許說的沒錯。

  如果某人告訴你所有的故事在講什麼,那絕對說錯了。

  不管是什麼故事,都包含了許多元素,說的是故事作者本身;說的是作者所看見的世界,他如何面對以及在這樣的世界生活;說的是作者如何選擇字句,而這些字句如何發揮作用;說的是這個故事本身,還有故事裡所發生的事;說的是故事中的人們;故事是為了爭論;故事是為了表達意見。

  作者認為一個故事在講什麼,他的意見絕對正確,也一定是真的:畢竟,這本書寫成時,作者就在現場。他想出了每一個字,知道自己為何選擇了這個字而非其他。然而,作者是屬於他那個時代的人,即使是他自己,也不可能完全看出他這本書究竟在講什麼。

  一九五三年之後已經過了半世紀以上。一九五三年的美國,廣播還算是新穎的媒體,卻已經開始嚴重沒落──廣播叱吒的黃金時代持續了約三十年,但如今出現了引領騷動的新媒體:電視,迅速崛起。而廣播中的戲劇和喜劇節目,若非永遠結束,就是得重新設計視覺橋段,好在「傻子箱」上搬演。

  美國的新聞頻道對於未成年犯罪的現象提出警告:青少年危險駕駛、認為人生就是要尋求刺激。冷戰也持續進行:這場屬於俄羅斯和美國及其兩造盟友之間的戰爭,無人扔下炸彈或發射子彈,因為只消一顆炸彈便足以傾覆整個世界,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並且將會是永遠無法回頭的核子戰爭。參議員舉行公聽會,揪出隱身在我們身邊的共產黨員,採取行動要消滅漫畫書。到了晚上,全家人都聚在電視機前面。

  一九五○年代的笑話是這麼說的,過去你只要看到房子的燈亮了,就知道有人在家;現在你得看到房子的燈暗了,才知道有人在家。因為電視機很小,又是黑白畫面,必須把燈關掉才看的清楚。

  「照這樣下去……」雷‧布萊伯利心想,「以後不再有人閱讀了。」於是,《華氏四五一度》就此展開。他曾經寫過一篇短篇故事〈人行道〉,描述有個人遭到警方逮捕,而他被攔下來的原因只因為他出門散步。這篇故事就融入了他所建構的世界,十七歲的克萊莉絲‧麥可勒蘭喜歡出門散步,生活在一個沒有人出門隨意走走的世界。

  「倘若……打火員的工作是放火,而非滅火,會如何?」布萊伯利思索著,現在他開始看見故事的樣貌了。他編出一名打火員叫蓋伊‧蒙塔格,從火焰中救出一本書,而未將之燒毀。

  「假如書本可以保存下來……」他想,如果摧毀了所有實體書,還能怎麼保存書本呢?

  布萊伯利寫了一篇故事叫〈打火員〉,這個故事要求作者寫長一點,他所創造的世界要求他再多寫一點。

  他跑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鮑威爾圖書館,那裡的地下室有以小時計費的出租打字機,只要把硬幣投入打字機旁邊的小盒子裡就可以了。雷‧布萊伯利把錢投入盒子,敲出了他的故事。若是一時沒有靈感,需要一點啟發時,或是他想伸伸腿的時候,他就會在圖書館裡晃一晃,看看那裡的書。

  然後,他的故事完成了。

  他打電話給洛杉磯消防局,問他們紙張的燃點是幾度。華氏四五一度,某人這麼回答。他的書名就是這麼來的,真假與否並不重要。

  這本書出版之後,大受歡迎,讀者非常喜愛這本書,並且熱烈討論。他們說,這本小說寫的是審查制度、寫的是心智控制、寫的是人性;寫的是政府控制我們的生活,寫的是書本。

  法蘭索瓦‧楚浮將它改編成電影,只是電影的結局似乎比布萊伯利所寫的還要黑暗,看來將書的內容記在腦中並不如布萊伯利所想的安全,不過又是一條死路罷了。

  我還是個小男孩時讀了《華氏四五一度》,我並不了解蓋伊‧蒙塔格,也不明白為何他會做出他所做的事,但是我能理解驅動著他的那股對書本的熱愛。書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而那些巨大如牆面的電視螢幕看來未來感十足,令人難以置信,一如我也無法理解電視上的人可以和我對話,只要有劇本便能參與電視演出。《華氏四五一度》並不是我最喜愛的書,這本書實在太黑暗、太陰沉了。不過後來我在《銀色蝗蟲》(《火星紀事》在英國出版時的書名)中讀到一篇故事叫〈厄瑟之二〉,我發現當中所敘述的情節:寫作和想像都是犯罪,讀起來如此熟悉,而感到無比興奮。

  我在青少年時期又重讀了一次《華氏四五一度》,這本書成了一本談論獨立的書,寫的是關於自我思考。它在寫珍惜書本,以及在書本封面底下所隱含的不同意見,描寫我們身為人類如何從燃燒書本開始,最後也燒掉人命。

  在我成年之後再讀這本書,我發現自己又對它讚嘆不已。當然,書中囊括了以上所提到的,但這也是一部反映時代的作品。書中描寫的四面電視牆是一九五○年代的電視:搭配交響樂團演出的綜藝節目、低俗的喜劇演員、肥皂劇。這個世界,充斥著開車飛快的瘋狂青少年,四處尋求刺激;處在一場永無止盡的冷戰,偶爾會有火光四射的場景;這裡的妻子們似乎都沒有工作,除了她們的丈夫沒有屬於自己的身分;這裡有獵犬追逐著壞人(即使只是機器獵犬),這樣的世界感覺上是緊緊依附一九五○年代的基礎而生。

  今天若有一位年輕讀者發現了這本書,或者是未來的讀者,他必須先想像出一個過去,然後再想像屬於那個過去的未來。
即便如此,這本書的核心價值並不會受到影響,而布萊伯利提出的質疑依然有所憑據,並且非常重要。

  為什麼我們需要書本裡的內容?詩詞、散文、故事?每個作者各有不同見解。作者是人,都是不可靠且愚蠢的,故事畢竟是編出來的,說的是從未存在過的人,以及從未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為什麼我們要讀?又何必在乎?

  說故事的人和故事本身非常不同,我們絕不能忘記這點。

  想法(尤其是寫下來的想法)非常特別,這是我們傳遞故事和思想的方法,從這一代傳到下一代。若是我們失去了想法,就會失去共享的歷史,我們會失去許多讓我們生而為人的特質。而虛構的故事能培養我們的同理心:讓我們鑽進其他人的腦袋裡,賦與我們從他人眼中窺探世界的能力。虛構出的故事是謊言,述說著真實的樣貌,一次又一次。

  我認識雷‧布萊伯利一直到他過世有三十年了,我實在非常幸運。他很風趣有禮,而且總是活力充沛(即使在他晚年,老到幾乎看不見了,還必須靠輪椅行動,他依然如此)。他很在乎一事一物,全心全意且毫無保留,他在乎玩具、童年和電影,在乎書本,他在乎故事。

  這本書說的是在乎事物,這是寫給書本的情書,但我想也可以說是寫給人們的情書,寫給一九二○年代伊利諾州沃基根那個世界的情書,那是雷‧布萊伯利成長的世界,他將這個世界寫成了綠意鎮,存在於記錄他童年時光的《蒲公英酒》中,永垂不朽。

  正如一開始我所說的:如果某人告訴你一個故事在講什麼,他或許說的沒錯;如果某人告訴你所有的故事在講什麼,那絕對說錯了。因此,我所告訴你有關《華氏四五一度》的一切,告訴你雷‧布萊伯利這本了不起的作品提出什麼警告,都是不完整的。書裡說的是這些沒錯,但還不只如此,說的是你從字裡行間能夠發現什麼。

  (最後說一句,這些日子以來,我們總擔心、辯論著電子書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書,我很喜歡雷‧布萊伯利最後對書本的定義是多麼寬廣,他點醒了我們,不該只憑封面評斷書本的好壞,在這些封面之間存在著一些書,完全是人類的樣貌。)

二○一三年四月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442790
  • 叢書系列:不分類
  • 規格:平裝 / 256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篩子和沙


那一整個漫長的下午,他們就在閱讀中度過,外頭的天空降下冰冷的十一月雨,落在安靜的房子上。他們坐在大廳裡,少了橘色、黃色的繽紛色塊和沖天炮般的爆炸,沒有穿著金色網洞洋裝的女人和穿著黑色天鵝絨、從銀色帽子裡拉出四十五公斤重兔子的男人,那樣的起居室顯得如此空洞而灰暗。起居室裡一片死寂,蜜卓不斷往裡頭張望,表情空洞無神,而蒙塔格則在地板上踱步,回到原來的位置蹲下,又把同一頁大聲讀了有十次之多。

「『我們無法精準斷言友誼是何時形成,就像一點一滴要裝滿一個容器,最後終於滴下那滴液體,讓容器滿盈;所以說,經過一連串友好的善意,至少有一次盈滿了那顆心 。』」

蒙塔格坐著傾聽雨聲。

「這就是讓隔壁那個女孩如此特別的原因嗎?我一直努力要想通這一點。」

「她死了。老天,來談談活人好嗎?」

蒙塔格渾身發抖,從大廳走向廚房,沒有回頭看他的妻子,他在那裡站了良久,看著雨滴打在窗戶上,然後才又回到灰暗的大廳中,等顫抖平息。

他翻開另一本書。

「『最愛的話題,我自己。』」

他瞇起眼睛盯著牆,「『最愛的話題,我自己。』」

「那一句我懂。」蜜卓說。

「可是克萊莉絲最愛的話題並不是她自己,而是其他的一切,還有我。這麼多年來,她是我第一個真正喜歡的人。她是我記憶中第一個直直看著我的人,好像我有多了不起。」他拿起兩本書,「這些人已經死了好久,但是我知道,他們所說的或多或少都指向克萊莉絲。」

在前門外的雨中,傳來一聲微弱的抓撓聲。

蒙塔格僵住了,他看見蜜卓往後緊靠著牆壁,倒抽一口氣。

「有人──在門口──為什麼應門的語音沒有告訴我們──」

「我關掉了。」

從門檻下傳來緩慢而具試探性的嗅聞聲,吐出一口電子蒸汽。

蜜卓笑了,「只是一隻狗,什麼嘛!要我把牠趕走嗎?」

「留在原地別動!」

一陣靜默。冷冷的雨下著,一股藍色電子的氣味從上鎖的門底下吹送進屋裡。

「回去做事吧。」蒙塔格悄聲說。

蜜卓踢了本書,「書又不是人。你在看書,而我環顧四周,什麼人也沒有!」

會員評鑑

4.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
|
2018/09/10
這本書出版於1953年,故事描寫2022年以後的世界:美國禁止人們擁有及閱讀書籍,若發現私藏書籍則出動Fireman進行銷毀工作:連房子帶書一起燒毀。主角蒙塔格是個良心發現的消防隊員,他在一次行動中受到一位私藏書且葬身火窟的女人感動,又受到神秘女子克萊莉絲的思想及行為影響,開始探索內心與思想的世界。然而,蒙塔格的妻子蜜卓卻是沈迷於電視牆互動式節目的女人,完全不關心外在的世界,人與人之間的話題只剩下電視節目的內容,甚至將虛構的人物視為「家人」。蒙塔格私藏了書籍,受到隊長畢提的懷疑。後來,蒙塔格在家中對妻子的好友們展現並念出書中的內容。在被告密後,蒙塔格燒死隊長,逃亡並結識老學者法柏,受其幫助。逃亡的過程中,認識更多流亡的學者,他們都把書籍的內容保存在記憶中,等待時機將書中的內容公開並流傳後世。這是一本非常精彩的科幻小說,雖然寫於1950年代,但作者的許多想像已經預測了未來。例如:人們沈溺於「電視牆」、虛構的網路身份、因電子傳播媒體普遍而越來越不受重視的書籍、原本保護人們安全的政府官員搖身一變成為限制思想自由的劊子手…等等,無不讓讀者訝異雷‧布萊伯利豐富且神準的想像力。令我震撼的是,在真實世界的2018年,因出版業的沒落及網路民粹的興盛,某些地區書本及閱讀自由廣受打擊,且此現象越演越烈。到最後—如同雷‧布萊伯利的預言般—我們只好把書本內容深藏在腦海裡,以避免遭受打擊與迫害。若我們的思想被打壓,彷彿被押上火刑架,置身華氏451度(攝氏約232度,紙張的燃點)的高溫中,任憑以正義為名的、以維護秩序為號召的官員,用合法的程序將自由的思想送進歷史的灰燼。

展開
user-img
4
|
2018/06/24
科幻小說常被認為不入流,就是不屬於正規文學流派的一支,
這本是少數獲得廣泛讚揚的科幻經典,在好讀網上有一百二十幾萬個評分,
就能知道它已經成為共同文化的一部分,我終於找到機會拜讀一下了~

這是我看的第二本Ray Bradbury的作品,他的寫作風格有點太跳躍,
本書剛開始也是如此,不太適應,也不太喜歡它的寫法,
中段以後漸漸習慣了,但整體來說他的筆調不太容易跟上。

華式451度是紙張的燃點,當然有人說紙張沒有固定的燃點啦,
主角是一個消防員,英文是Fireman,消防員的任務是接獲通報,
就前往縱火,消防員的工作不是滅火,反而是放火燒人,為什麼呢?
原來在未來世界,人類已經失去思考的能力,只縱情於享樂,
政府也發現書本的存在會讓人去思考很多事情,不停地問"為什麼"。

假如大家都像傻子一樣,對周遭的事物都毫不在乎,只關心娛樂、生理需求...
這樣的社會很好統治啊,政府的所作所為都沒有阻礙。
所以消防員的角色就顛倒了,假如有人被發現持有書籍,消防員會奉命去燒毀它們,
主角本來也是這樣一個人,但某天他遇見了一位女孩,改變了他的想法,
他開始質疑如此的作為到底意義為何? 內心的某種感覺逐漸覺醒,反思書籍存在的意義。

這本書的概念已經不新鮮了,故事其實也蠻單調的,
不過關於人類知識的討論,還是值得一讀。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現代出版,由此開始。商務印書館暢銷展,精選滿888現折88。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